学院动态
文绿融合,新旧共生:遗产保护传承引领的城市更新 ——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在设计艺术学院开讲
日期:2025-05-20    邬洪涛  点击量:[]次 返回列表


    5月16日下午,设计艺术学院D1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场聚焦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的学术盛宴在此拉开帷幕。

 讲座伊始,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支锦亦教授发表热情致辞,对清华大学张杰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城市正面临同质化严重、历史文脉断裂等困境,期待张杰教授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能为设计学科师生提供破局思路。

张杰以《文绿融合,新旧共生:遗产保护传承引领的城市更新》为题,开宗明义地指出:“城市的灵魂深藏于历史肌理之中,而创新的密码,就镌刻在遗产的基因里。”他表示 ,当下城市更新绝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需要在保护与发展间寻求动态平衡。随后,他结合团队深耕多年的三大典型案例,系统阐释了“以遗产保护传承引领城市创新”的核心理念,将人文关怀、生态智慧与创新思维深度融合,为在场师生打开了遗产活化利用的全新想象空间。


一、福州三坊七巷:里坊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城市再生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里坊街区,福州三坊七巷见证了汉代“里坊制度”,孕育了数百位名人,却在20世纪后期面临开发危机。张杰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对建筑进行分层保护,针对不同价值的遗产采取差异化的修缮方案;通过营造严复译书等历史场景,引入非遗表演,让历史“活”起来;采用“微改造”策略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并在屋顶增设光伏板,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500吨。最终,三坊七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奖”,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商业收入增长400%。

二、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的创意转化与低碳革命

景德镇曾因陶瓷工业兴盛一时,后陷入衰退,留下大量废弃厂房。张杰团队将宇宙瓷厂改造为文创园区,巧妙地保留了工业符号,并植入博物馆、工作室等功能;推出“景漂扶持计划”,构建起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利用工业废料打造景观,使园区能耗降低45%。如今,园区年产值从不足千万增长至35亿元,带动5万人就业,成为全球陶瓷创意产业高地。

三、清华昌平实验室:科技遗产的创新赋能与零碳实践

清华昌平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原为暖瓶厂、钢圈厂旧址。团队将厂房改造为“透明实验室”和“跨学科创新中庭”,保留历史元素以激发创新灵感;采用“结构保留+功能植入”模式,实现园区“零碳排放”;设立科普走廊,年接待研学团队超过200批次。预计2025年运营后,将集聚100个科研团队,年孵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

互动答疑:思维碰撞,深化认知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针对“遗产保护资金筹措难题”“如何平衡原住民生活需求与开发强度”等现实问题,张杰结合案例经验,从政策支持、社区参与、市场化运营等角度逐一解答。他强调,遗产保护并非孤立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多方协同、创新机制的系统工程。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存,张杰的实践证明: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改造,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此次讲座生动诠释了“遗产保护传承引领城市创新”的理念,并以实践证明,历史遗产绝非城市发展的阻碍,而是创新的源泉。通过科学保护与创意转化,既能延续城市文脉,又能激发新活力。这启示我们,城市更新需扎根历史,以创新思维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遗产成为城市发展的独特“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