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跨界共创,游戏赋能: Game Jam工作坊培育复合型人才
日期:2025-07-04    邬洪涛  点击量:[]次 返回列表


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与独立游戏开发团队卢德工作室联合发起的“游戏创新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历时近两个月、以“产教融合·文化赋能”为核心的活动,成功串联起行业讲座、Game Jam开发挑战和线上成果路演三大模块,为交大学子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生动践行了“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

活动于今年4月拉开序幕。设计艺术学院首先与卢德工作室联合举办了行业前沿讲座,特别邀请了卢德工作室创始人卷毛老师和周老师进行战略分享。两位嘉宾结合丰富的实战案例,深入剖析了游戏行业“铁三角”(程序、策划、美术)岗位的技能迭代方向,并精准点出市场对技术美术、数据运营等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痛点。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提问,对游戏行业的热情以及对实践平台的渴求溢于言表。

讲座的成功为后续工作坊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核心环节——持续72小时的Game Jam开发挑战于5月正式启动。工作坊面向全校招募,吸引了来自数字媒体、计算机、工业设计、建筑学等多个专业的82名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们自由组建成25支战队,在卢德工作室及AM工作室技术导师的驻场指导下,从零开始体验了组队、破题到游戏原型开发的全流程孵化。为激发文化创新,本次Game Jam特别聚焦“巴蜀文化数字化转译”主题,要求各战队将三星堆、蜀绣、川剧等在地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设计,进行创意转译。

6月底,工作坊进入成果验收阶段。所有团队通过线上直播路演的形式,向由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展示他们的作品。评审团从技术实现、文化表达、商业潜力三个维度对作品进行综合评分。最终,工作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5支战队共开发出25个游戏原型,其中8个作品成功入围路演决赛圈;更有3个优秀作品与腾讯、网易达成孵化意向,有望进入UGC内容生态链;令人欣喜的是,跨学科组队比例高达92%,非设计专业学生占比达45%,充分印证了“多元人才共生”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

在众多作品中,“Vortex战队”开发的《巴蜀行记》尤为引人注目。该作品不仅在美术呈现上达到了较高完成度,更在玩法设计上进行了多重巧思,并对巴蜀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游戏化解析与创意组合,展现了团队出色的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此次工作坊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育—研究—产业”一体化模式的前瞻性。与传统课堂相比,该模式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有效溶解了学科壁垒,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得以深度交流合作;二是贯通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到成果评估的培养路径,形成了“理论-实践-评估”的良性闭环。正如卢德工作室周老师在路演点评中所强调的:“我们更关注作品中体现的玩家反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记录,这比单纯的技术炫技更为重要,也是未来游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西南交大“游戏创新工作坊”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更为探索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样本,预示着产教融合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将结出更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