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设计之美

【学生深造指导和就业指导】“培养一个有故事的人”——设计艺术学院就业指导主题讲座

2025-09-22   点击:[]

918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D3报告厅成功举办“培养一个有故事的人”——设计艺术学院2026就业指导主题讲座。本次指导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设计教育的转型与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特邀国内多位设计学科权威专家,为应届毕业生应对当前就业形势、把握行业新机遇提供前瞻指导和实用建议。

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吴小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传统艺术背景与工科背景下的设计学院在当前就业市场中已站上同一平台。人工智能不仅重塑了行业结构,也重新定义了岗位需求。他表示,面对就业环境的剧烈变化,毕业生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积极拓展跨学科视野。吴小华以“人工智能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为题,建议同学们打破专业壁垒,增强在技术、商业与社会交叉领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更复合的就业场景。

南京艺术学院原副校长詹和平教授围绕“分类培养”和“整体造就”两大关键词,系统解读了在新版学科目录背景下设计类人才发展的新路径。他指出,当前设计领域不仅需要实践创新人才,也亟需理论创新与知识创新人才。詹和平建议毕业生明确自身定位——是偏向理论建构、技术实践还是跨界整合,从而在就业中形成差异竞争力。同时,他也提醒同学应从国家战略高度理解自身角色,努力成为能够响应产业变革、服务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浙江大学设计学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孙守迁教授聚焦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兴服务业的推动,为毕业生描绘出一幅新的职业图景。他指出,AIGC正从工具性、协作性逐渐发展为与人类共生的关系形态,衍生出诸如AI产品经理、服务系统设计师、体验策略师等新兴岗位。孙守迁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AIGC相关工具与方法,探索其与智慧健康、可持续设计、文化创新等场景的结合,从而在“智能互联”的未来服务业中占据先机。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林家阳教授结合当前艺术类学生“供大于求”的就业现实,开展了极具实用性的就业辅导。他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并指出,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求职者需在专业能力之外,强化组织、策划、文案与沟通等综合素养。林家阳尤其强调“领袖风范”的培养——这不意味着必须成为管理者,而是应具备项目推动力、团队协作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他幽默而犀利地指出:“你的付出与成绩是对等的”,鼓励学生从学习态度、师生互动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做好自我管理,并通过案例分享帮助毕业生理解如何展示个人优势、应对面试挑战。

在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林家阳也一一给予细致答复,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指导会是一场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指导会。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适应未来转型”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育具备社会责任感、领导力与创新能力的新型设计师。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范式转变,学院将进一步推动课程交叉化、项目实践化、师资多元化,并积极拓展产教融合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系统支持。

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此类学术与就业相结合的活动,帮助学生把握技术趋势、明确职业方向,在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指引下,助力更多毕业生在新时代的设计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行业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上一条:“寻迹崇州,设计新生” —设计艺术学院数媒2023-2班暑期艺术实践活动顺利完成
下一条:青春绘就振兴卷 实践笃行谱新篇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关闭